
“一帶一路”故事——灑滿“陽光”和希望的絲路情緣
在中國電建尼泊爾塔納湖水電站項目上,NETRA JUNG KARKI給自己取了一個活潑有朝氣的中文名字——陽光,他積極樂觀,充滿了正能量,是項目上工作最有激情的“留中”外籍員工。
以絲路為紐帶,與中國再續情緣
“人文浸潤城市,城市書寫歷史,中國的人文底蘊點亮了中國的城市色彩。”11月的寧波,氣候宜人,風光秀麗,在壯美的杭州灣畔,望著寬敞整潔的道路、宏偉高大的建筑,陽光再也難以抑制心中的激動,表達出了對這座城市的第一印象。這是時隔3年后陽光再次來到中國,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他由一名留學生轉變為在尼中資外籍員工代表,來華參加專業培訓。
亞洲國家機電維修培訓班是中國商務部面向亞洲國家開展職業技術教育援外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本年度的培訓班于11月14日至11月23日在浙江寧波舉辦。陽光從諸多報名者中脫穎而出,成為中國電建在尼泊爾眾多項目中獲得參訓資格的3名尼籍員工之一。
“感謝中國駐尼泊爾大使館和中國電建給予我這次來華培訓的機會。我有幸能與來自中國高校的老師和業內專家進行學習交流,再次續寫我和中國的美好情緣。我用照片記錄了許多珍貴瞬間,不斷回顧,永遠懷念,我將永遠在心里珍藏這段美好的經歷。這次培訓開闊了我的眼界,讓我對機電領域的新技術有了更深入和全面的了解,專業能力也得到了大幅提升。我會把所學的知識經驗和中國智慧帶回我的國家,為尼泊爾的水電行業發展、厚植中尼友誼貢獻自己的力量。”陽光動情地說道。
以理想為翅膀,和母校一起圓夢
中國是陽光的第二個故鄉,是他出生的國家——尼泊爾的友好鄰邦。這個神秘的國度,很早便在他的心里種下了美好和向往的種子,帶著這份憧憬,他踏上了尋夢之路。時鐘撥回到2016年8月,從他走出飛機的那一刻起,他的人生開啟了新的篇章。
到中國留學之前,陽光在尼泊爾擔任過機械工程師,在大學擔任過助教,平靜安逸的生活終究拗不過年輕悸動的夢想,陽光說:“生活中的很多事情總是困于想,而破于行,與其猶豫不決,不如讓自己先動起來”。他在網絡上查閱了很多關于中國城市、大學的資料,并積極地籌備入學測試,最終他以優異的成績被坐落于西安的長安大學錄取。
初來乍到的孤獨感和語言溝通一度讓陽光害怕,在學校老師和同學們的悉心幫助和鼓勵下,他逐漸適應了中國環境,學術方面也變得得心應手。四年的留學生涯,最吸引陽光的是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中國的古典服飾、美食、藝術、語言、音樂都使陽光驚嘆不已。中國飲食種類豐富,令人回味無窮,第一次從學校返回尼泊爾的時候,陽光特意帶家人去了尼泊爾的一家中餐館,“他們也都非常喜歡,現在他們經常去吃,而且越來越多的尼泊爾人也開始喜歡中餐,就像如今中國的文化和國際影響力一樣,對全球社會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陽光本科期間學的是機械專業,來中國繼續攻讀汽車工程碩士學位,根據個人興趣完成實踐教育。在長安大學的第一年,他努力學習漢語并通過了HSK等級考試,之后,為了提升學術,陽光在陜西汽車控股集團公司實習,在實習期間獲得陜汽控股一等獎學金,并作為優秀代表到伊斯蘭堡參與學術會議。在西安交大舉辦的絲綢之路工程周培訓班活動中,他圓滿地完成了學業任務并獲得了國際學生會的會員資格,這為他提供了日后參加各種研討會和項目的平臺。在2019年世界運輸大會與綠色智能引領未來交通國際學生論壇上,陽光代表長安大學國際學院作了名為“車輛機械安全技術方面的研究”專題報告。在積極研學與實踐過程中,陽光被任命為尼泊爾駐國際教育學校大使、國際學生聯合會主管,他的努力和成績得到了學校和企業的一致認可,獲得了多項榮譽:2018年長安大學社會實踐之星,2018和2019年度優秀留學生、優秀學生志愿者,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度尼泊爾國際教育學校優秀學生大使,2019年科技之星;學習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優秀人物獎;2020屆優秀畢業生……
以信念為力量,和中國電建一起成長
2020年,研究生畢業的陽光入職中國電建尼泊爾塔納湖水電站項目。“中國很多企業在尼泊爾參與投資、建設,給當地帶來就業和發展的機會,培養了大量專業技術人才。現在政府重大招標項目,都有中國企業的參與。中國電建深耕尼泊爾多年,在當地建設多座知名工程,積極廣泛履行社會責任,在尼品牌認可度非常高”,談起入職中國電建項目的原因,陽光侃侃而談,內心深處涌出一股自豪感。
從踏入項目的第一刻起,初入職場的陽光便滿懷信心地決定大干一番。然而,實際工作遠沒有像他所想象的那樣順利。由于他對金結專業技術了解不深,加之現場緊張的工作節奏,在實際工作中困難不少。隨著剛入職時的新鮮感逐漸從繁雜的工作中淡去,身體和精神上的挫折與壓力使原本性格開朗的陽光感到迷惘和苦悶。陽光生活中的細微變化都被中國同事看在了眼里。中國同事們主動關心陽光,利用業余時間與陽光談心談話,了解他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在為他排憂解難的同時,還與他互相分享兩國文化與風俗習慣。通過多次面對面交流,陽光漸漸敞開了心扉,逐漸從低谷中走了出來。
逐漸適應施工現場的陽光,將金結技術質量管理、設備安裝驗收和外部關系協調作為工作的首要任務,充分發揮自己的語言和專業優勢,一字一句地翻譯規范文件,逐段逐篇地研究技術方案,努力幫助中方職工消除和外方監理、業主的隔閡和誤解,營造和諧順暢的工作氛圍,成為大家眼中公認的“中外交流大使”。
隨著工作的逐漸開展,陽光越發堅定了對中國電建的認同,真實體會到中國是尼泊爾的朋友。他準備用自己的青春與中國電建一起見證尼泊爾水電事業的高速發展。
今年10月份,塔納湖水電站地下廠房2#機組蝸殼水壓試驗順利完成。2#機組蝸殼是水輪機主要通流部件之一,進口斷面直徑3060毫米,壁厚32毫米。為保證水壓試驗的順利完成,陽光和中方工程師一起堅守在悶熱潮濕的廠房,餓了就吃送到現場的便餐,在10個多小時的時間里,嚴格按照試驗方案和壓力曲線進行升壓、保壓、降壓操作,對蝸殼座環的變形和滲漏情況進行密切監測,并及時記錄試驗數據,保持和工程師的溝通,最終,蝸殼無滲水,各項試驗數據均達到要求,有效驗證了蝸殼座環的設計、制造、安裝質量,為保證電站質量安全水平和長期穩定運行奠定了堅實基礎。
以夢想為駿馬,與中國電建共筑未來
“非常幸運能加入到中國電建的項目中,在實現了我個人價值的同時,也深刻感受到企業給予的溫暖。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會繼續努力學習,積累經驗,在公司屬地化進程的推進中,早日成長為一名優秀的管理者,繼續跟隨中國電建在尼泊爾、在世界其他地方把自己的全部熱情和能力投入到建設事業中去。”陽光的故事是中國電建屬地化建設的一個縮影。中國電建在尼泊爾通過招聘本地籍員工,拉動當地就業,在提高尼泊爾本地員工就業技能的同時,大大增加其就業率,促進了當地經濟建設,獲得了當地政府的高度贊許,
相信未來越來越多像陽光一樣的優秀屬地員工將在中國電建搭設的廣闊舞臺上,懷愛企之心,踐強企之行,與中國電建攜手,以夢為馬,共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