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老鐵路拉孟山隧道順利貫通
老撾當地時間7月14日14時58分,隨著一聲炮響,由中國電建水電十四局承建的中老鐵路拉孟山隧道順利貫通。該隧道是中老鐵路從南到北鋪軌穿越的第一座一級風險隧道,也是第五標段中最長的隧道。作為全線六座重難點隧道之一、全線控制性工程,隧道的貫通為順利推進全線鋪軌打下堅實的基礎。
拉孟山隧道全長7882米,位于小地塊、微地塊拼接縫合而成的縫合帶上,圍巖構造節理發育,砂泥巖互層、可溶巖與非可溶巖不整合接觸。地表溝壑縱橫,最大埋深424米,臨近的多條河流河床高于隧道洞身,全隧IV、V級圍巖占比95.83%。在施工過程中,克服了地質圍巖多變,斷層、破碎帶、巖溶、軟巖變形、突發性涌水頻繁等地質難點帶來的困難和挑戰。隧道采取“一斜井(設計538m)+一平導(設計3499m)”輔助坑道組織施工,關鍵線路對打長度達6480米。
開工至今,拉孟山隧道進口及斜井累計遭遇87次突涌水,出水點多、涌水量大,最大涌水量達到28500立方米/天,項目部積極采取長距離、多段落的反坡排水方式,保障了掌子面施工的順利推進。
拉孟山隧道平導及出口工區IV、V級圍巖占比93.34%,通過長時間高強度對軟弱圍巖施工,不斷總結提煉相關經驗,實現了正洞軟弱圍巖最高月開挖支護110.4米,關鍵線路月均掘進進尺超過80m米的良好施工進度。
施工過程中,項目負責人多次組織現場辦公會,通過細化施工組織,緊密銜接各個工序,提高了整體工效;通過科學的爆破控制,降低對周邊的擾動,既減少了超挖超填,也控制了安全風險。針對拉孟山地質復雜的情況,在采用加深炮孔、TSP(超前地質預報)、地質雷達等常規超前地質預報技術的基礎上,還投入了價值400萬元的專業C6鉆機,提前探明前方圍巖及地下水情況,及時調整工法,確保施工安全。此外,項目部還投入了價值300萬元的SPM500濕噴機械手,提高混凝土噴射效率,控制混凝土回彈率;學習引進了先進的九大工裝技術,進一步提高了工裝工藝的質量和施工進度。在3年多的施工過程中,711名中方員工連續三年春節堅守崗位,正常組織施工,最終確保了隧道如期貫通。
拉孟山隧道出口緊鄰位于老撾國際旅游城市萬榮縣的上游——會巴孟河。為踐行落實好“環保工程”要求,項目部在洞口修建了全線最大的污水處理站(1920立方米/天),確保隧道廢水經過處理達標后再排放。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項目部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生產,貫徹落實“零感染、強隔離、兩不誤”工作方針,科學調配施工人員,提前儲備物資材料,最終按期實現了隧道的順利貫通。
項目部將繼續努力,在防疫情、保安全的情況下,做好后續工作,為2021年實現通車目標貢獻電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