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大壩安全技術聯盟第一屆國際大壩安全技術研討會在貴陽召開
2019年11月8日,國際大壩安全技術聯盟第一屆國際大壩安全技術研討會在貴陽隆重召開,國家能源局電力安全監管司、國家能源局大壩安全監察中心、水利部大壩安全管理中心、中國三峽集團、國家電投集團,行業科技公司、高等院校及中國電建集團成員企業共40多家單位參加會議。國家能源局電力安全監管司發電處副處長徐新風、中國電建集團信息化管理部主任吳張建、全國勘察設計大師張宗亮出席會議并致辭,電建國際公司副總經理周家義主持會議。
吳張建表示,新建大壩項目大幅減少,隨著時間的推移全球大壩逐漸進入“老年期”,未來全球水利水電市場的重點將逐漸轉移到已建大壩和水電站的安全評估、除險加固和升級改造的工作,從大壩建設向大壩安全業務擴展,提前布局,開發“后水電”時代國際水電業務新的增長點是大勢所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向價值鏈高端業務轉型。通過深度整合國際大壩工程安全領域資源,可以更好地服務大壩工程,確保其功能效益正常發揮,從而進一步保障國計民生的安全。希望聯盟秉承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匯集聯盟各成員單位大壩安全領域專家智庫以及工程承包企業能力和經驗,聯手協作,共同保障大壩安全。
張宗亮指出,目前越來越多建成投產的大壩運行安全問題成為社會關注點,大壩安全涉及公共安全。正如人類需要定期體檢來評價健康狀況一樣,大壩也要需定期檢查與安全評估,及時發現病險隱患,保障工程長期健康服役。以云大物移智等前沿技術為代表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正以前所未有的態勢席卷全球,而水電工程這一垂直場景落地必將成為新的競爭點。大壩安全管理是電站參與各方需要面對的永恒主題,尤其既要保證工程安全,又要提高經濟效益,應建立一個開放包容、優勢互補的生態圈,充分發揮各參與方的優勢,在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上發力,共同打造這一國之重器。
本次會議旨在充分發揮和聯盟平臺作用和專家資源優勢,促進國內外大壩安全領域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技術和新成果的溝通、交流、信息共享,針對水庫大壩工程安全領域面臨的共性關鍵技術問題行業方向進行研究探討。研討主題涉及大壩安全的各個方面,如新形勢下大壩安全面臨的挑戰與對策、“數字化轉型與大壩安全”的思考和實踐、國際視野的大壩安全綜合評估、后水電時代的大壩安全技術融合等,為大壩安全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理念。同時針對大壩各方面的技術問題,如全軟巖面板堆石壩施工期變形監測成果、水工建筑物過流面破壞機理及修復研究等在大壩安全技術上提供了新的方法。與會單位紛紛表示收獲良多,并愿意在今后加強研究探討,相互促進和提高,為大壩安全事業貢獻力量。
本次會議受到了廣泛關注,中國日報、中國科技報、貴州日報、貴陽高新區電視臺等媒體對本次會議進行了全程跟蹤報道,并在業內受到廣泛好評。
國際大壩安全技術聯盟成立于2019年3月,由電建國際公司牽頭組織,國家能源局大壩安全監察中心、水利部大壩安全管理中心作為指導單位,共同發起人和第一批會員包括11家單位。聯盟屬公益性質,具備公正、公平和權威的基本特征,旨在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權威性的大壩安全評估、交流、研究和咨詢的組織機構。聯盟致力于服務全球大壩,通過匯集全球一流專家智庫及工程承包企業能力和經驗,提供科學準確的大壩安全性態評估和質量一流的病險水庫除險加固與改造升級工程等服務,提升大壩工程性能,延長大壩工程壽命,確保水庫功能效益正常發揮,保障國家民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