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帶一路故事】一片丹心烹光明
“在贊比亞當?shù)卣Z中,特蕾莎寓意豐收季節(jié)碩果累累,哈琦瓦表示人生道路無限榮光。” 特蕾莎·哈琦瓦,這個承載希望和寄托的名字,屬于這個齊劉海的贊比亞女孩。
特蕾莎出生在一個叫錫亞翁加的小鎮(zhèn)。從桃李歲月到花信年華,從南方省上凱富峽到東方省奇帕塔,四年來她跟隨中國電建在贊比亞來回穿越800多公里,目前就職于贊比亞CLC132輸變電線路項目。
小白:我只認識冰箱
“你會做飯嗎?”
“不會。”
“你愿意學(xué)做中國菜嗎?”
“我愿意。”
下凱富峽水電站是贊比亞40年來投資開發(fā)的第一座大型水電站,遠離城市地處深山,即將開工之際,項目的前期準備工作緊鑼密鼓,下凱富峽水電站供電線路工程項目便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項。
2016年,這個剛過完20歲生日的女孩特蕾莎被錄用。“當時項目上只有6名中方職工,沒有廚師,我們每天工作早出晚歸,吃飯也只能湊合。”供電線路職工楊峰林介紹道,他白天忙著現(xiàn)場,早晚還兼著廚師。
上班第一天,特蕾莎好奇得像是初進大觀園的劉姥姥。“那個廚房雖然簡陋,但是對我來說已經(jīng)太棒了。”仿佛當時的緊張和好奇還在臉上,但又瞬間笑得前仰后合:“各種奇怪的我從來沒有見過的機器,整個廚房里除了冰箱之外我都不認識,至于用來干什么的怎么用的就更不知道了。”
“你不用緊張,有什么問題或者想學(xué)什么盡管問就行。”雖然楊峰林的英語表達并不是太好,但是特蕾莎聽懂了。
她從最基本的切菜開始學(xué)起,這一課的初體驗讓她意識到中餐的與眾不同和獨特魅力,也使她對這份工作一見傾心。而第二天更是讓她驚掉了下巴:“燴面——我簡直看呆了,怎么拉這么長居然還不斷,我都懷疑是口香糖做的。”她邊說還邊比劃著拉面的動作。
“先放面粉,稍加一點鹽……下次就這樣做,記住了嗎?”特蕾莎點頭如搗蒜,但和面、醒面、時間等概念在她腦子里面一團漿糊。
贊比亞常見的烹飪方式就是炸和煮,調(diào)料只有鹽和油。“我看到楊師傅做飯的時候這個倒一點那個倒一點,再看看旁邊一堆的瓶瓶罐罐又傻眼了,我只能通過瓶子的形狀、圖案和順序來辨別。”她花了一個月的時間來熟悉,有時候還要通過嘗來分辨:“花椒粉、辣椒面的味道可真是不怎么樣呀!”
“贊比亞的就業(yè)環(huán)境非常不好,更何況是女性,一些運氣比較好的可能找到清潔工或者洗碗工的等一些打雜的活,大部分還都是待業(yè)。”特蕾莎說:“所以我非常珍惜這個機會,能夠接觸到中國菜,學(xué)會烤面包等技能,也是會讓我受益終身的。”
進階:我已經(jīng)會做火鍋了
令她沒有想到的是,在她剛剛?cè)肼氁粋€月的時候,楊峰林告訴她,現(xiàn)場施工正在大干,從今天開始,你自己做飯,我沒時間再教你了。
她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緊張又激動:她終于可以嘗試獨立做中國菜了,但自己的水平到底行不行呢?
“那天我非常緊張,盡管知道他們下班的時間,我還是提前半個小時把飯菜都準備好了。”然后她就開始在廚房里踱步:這幾個菜會不會咸了?湯會不會涼了?米飯有沒有蒸熟?調(diào)料放的對不對啊……
等職工陸續(xù)進入餐廳開始盛飯,特蕾莎緊張地躲在廚房里偷看,屏住呼吸,心跳加速:第一口、第二口……“直到看到楊師傅對著我豎起了大拇指,我懸著的一顆心才放下來。”她抑制住激動,回到操作間才興奮地跳起來。
2018年初,贊比亞奇帕塔-倫達孜-查馬132kv輸電線路項目(即CLC132項目)正式開工,她也隨著架線團隊來到了離家800多公里的奇帕塔,隨之遇到了人生中第一位專業(yè)的師父——王江偉。
“他特別厲害,什么都會做,味道特別好,而且不遺余力地教我。”來到CLC132項目之后,她開始了嶄新的學(xué)習之旅。
據(jù)她介紹,當?shù)氐呐H饣蛘哐蛉庵环披}或者洋蔥調(diào)味,“但中餐的雞肉和牛肉都各有五六種做法,不同的配菜、調(diào)料、火候、時間能做出來不同的風格,就像是未知的排列組合,我覺得好神奇。”帶著當初的熱愛和激情,再加上王江偉不遺余力地傳授,特蕾莎更加驚嘆于中國飲食的博大精深。
“手搟面、拉面、包子、餃子、燒餅、胡辣湯等這些,她做起來已經(jīng)輕車熟路了,最近又學(xué)會了做火鍋。”王江偉笑著看著他的“得意門生”。
聽到“火鍋”兩個字,特蕾莎又來了精神:“大家特別喜歡吃火鍋,我也喜歡看他們吃火鍋,一群人圍在一起,笑聲說話聲和火鍋的‘咕嘟’聲交織在一起,這種感覺很幸福。”
“上次王師傅出去采購了不在家,我們幾個一起給大家做了一頓火鍋,好有成就感呢!”另一名幫廚娜塔莎說道。
沖刺:讓他們從吃飽到吃好
在學(xué)習中國美食烹飪的同時,特蕾莎和她的當?shù)匦』锇閭儛凵狭酥袊朗常植唤闷妫骸澳阏f他們能吃得下希瑪嗎?”“應(yīng)該會喜歡吧。”“那可不一定!” 幾個小姐妹在后廚七嘴八舌的討論了起來,得到王江偉的允許后,他們第二天就計劃給項目中方職工做一頓別開生面的“驚喜午餐”。
希瑪是當?shù)厝俗钕矏鄣囊环N食物,由玉米粗面做成,是贊比亞最常見的主食。“它代表的是我們贊比亞的飲食文化,我們希望能夠得到別人的認同。”那天準備的希瑪基本上被吃光,也讓特蕾莎感覺到中贊人民之間的相互尊重和情誼深厚。
“我們今天不吃希瑪,吃中國的面條!”媽媽生日那天,她鄭重宣布。“面條?不不不,我們不會吃的!”對未知事物的抵觸使大家一致地反對。在質(zhì)疑和好奇的目光中,她開始有條不紊地和面、搟面,炒番茄雞蛋。
“你們不吃我吃啦……呲溜,媽媽這個真的很好吃,你們過來嘗嘗,真的!”四歲的妹妹嘗了第一口之后,招呼家人分享并得到一致“五星好評”。
“生日的時候吃面條是中國的傳統(tǒng),寓意健康長壽。”特蕾莎還一本正經(jīng)地講起了她從中國同事那里聽來的故事,原來,她早早地便記下了這一天,把中國食物和美好祝愿一起送給母親。
“我很為自己的工作和職業(yè)感到驕傲,也許它微不起眼,但對我來說,意義非凡。”特蕾莎經(jīng)常感嘆:“我努力工作,不僅是對工作本身的珍惜,更重要的是對這個項目的感激。”
由于地處邊境并且經(jīng)濟落后,東方省地區(qū)常年沒有電力供應(yīng),1條305公里長的132kV輸電線路和4條共計185公里長的33kV配電線路成了從東方省首府奇帕塔西變電站沿倫達孜至查馬開關(guān)站沿線所有百姓翹首以盼的希望。
“我穿著中國電建的工作服,走在路上經(jīng)常會被問到‘這個工程什么時候能完工啊,我們好期待家里能早點通電啊’,那時候我就會非常自豪,自己工作的公司承載著這么多居民的期望,也覺得肩上的擔子更重了。”特蕾莎喝了口水繼續(xù)說道:“雖然我能做的有限,但是看到員工們都在起早貪黑地為項目竣工試運行奮斗著,中午都從來不回來吃飯,我就覺得更應(yīng)該做好本職工作,讓他們吃好,早日為奇帕塔-倫達孜-查瑪沿線帶來光明。”